高淳老地契揭秘奇葩丈量法

2014-01-14来源 : 互联网

近日,南京高淳的史先生展示了他收藏多年的清朝地契,揭秘了古代地主是如何通过丈量土地来发财致富的。其中一些丈量方式可谓奇葩,**是抠门的算法。今年70岁的史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高淳桠溪村中村人,这些地契是家传的。之所以展示这些地契,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人,当初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

史先生将这些地契用油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收藏在木箱里。地契有10多张,因为都是使用的质量上乘的宣纸所以才能保存100多年。。仔细一看,除了一部分因为保存原因出现些许破损,大部分完好。如果从立地契的年代算起,这些地契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这些地契里,*早的可追溯到清光绪十一年,距现今有近130年了。

据史先生介绍,这些地契反映了爷爷那一辈人家庭生活的历史。爷爷去世后,父亲便将这些地契保存下来,并传给了自己。据史先生回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祖辈们通过辛苦劳作,攒*买田买地,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富户。史先生18岁的时候,父亲临终前将这些地契交到他手中,并交待要好好保存,将来也要传给下一代,主要是让后代更加了解祖辈辛苦打拼才能拥有田地的历史,也好让后代知道创业之艰。

史先生称,这些地契在自己手里已经保存了52年,以前家里住的是草房,因怕被雨淋湿地契,他特地用油皮纸紧密包裹起来,并吊在屋梁下,即便有雨淋一点,也被屋梁挡住了。后来搬到楼房里住,他又把地契藏到木箱里,轻易不示人观看。史先生表示,自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些地契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他打算交由儿女们保存,以后也像父亲交待的一样,代代相传下去。

古人的地契究竟有多严谨呢,史先生收藏的其中一张地契上,可以看到清晰的“淸光绪二十七年”字迹,并注明了是史志创与蒋许生双方买卖田地的契约,田地的面积为“壹亩叁分伍厘陆毫贰丝伍忽”。地契中的史志创,正是史先生的爷爷,当年他爷爷就住在仁字门,地契中的溧阳县正堂也是指的溧阳府衔。

“这些地契也是当年爷爷与别人买卖田地留下的,经过了当地溧阳府衔的批阅。”史先生说,地契中的厘毫丝忽标得如此详细,也说明了当时地契买卖显得公平公正。据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田地的单位基本是以亩为单位,下面细到分基本就到位了,再细化到厘,只是字面概念。“像这样**的地契实属少见。”

看来古人确实很较真,这么小的丈量单位也使用。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了更令人惊奇的现象:从清代山东《招远县志》中,有让人咋舌的**记录。在《赋役》篇中,有田亩及人丁赋税的分配,“盛世滋生增益人丁叁万伍干贰百捌拾壹丁,钦奉恩诏,永不加赋”,记录有“该折地伍顷捌拾伍亩叁厘陆毫叁丝伍忽叁微”,比起高淳现存的地契更精进一步,从“忽”到了“微”。从征收赋税银两的记录来看,“起运地丁银壹万肆千肆百贰拾肆两捌*伍分柒厘陆毫陆丝贰忽柒微壹纤陆沙柒尘捌渺壹漠伍埃捌溟”,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据**介绍,地契上如此细的度量单位并不罕见,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古人比较刻板认真。中国古代没有类似现在的小数点方法,古人或者用分数表示很小的数,或者用计量单位来表示很小的数,这个传统从汉代就有了。此外,古代人没有有效数字概念,这导致他们计算结果是多少位就写多少位,从而使记录结果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至于计量单位重量与面积如何区分,这主要看该单位是用于测重,还是用于测面积,后面的小单位因为无实际意义,所以长度、面积、重量等的小单位名称上多有重合,是不奇怪的。并且尽管地契上写到了如此小的单位,但是因为古人并没有如此**的测量工具,所以实际意义并不大。

标签: 南京 人文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