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死亡人数,只是中国的一座城市,超过了某些欧洲国家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平民伤亡人数(英国平民死亡人数为61000,法国是108000,比利时为101000,荷兰是242000)。回首往事,空袭被认为是最令人生畏的大规模毁灭的手段之一。然而,即便是战时最严重的空袭也没有超过日本对南京的毁灭。
一位历史学家估计,如果南京的死难者能手牵手,那么这队行列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杭州,空间距离约为200英里;他们流出的血液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皮;如果将这些尸体一一叠起,可以达到74层楼房之高。
在张纯如的《南京浩劫》里提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自相残害的例子不胜枚举,令人叹息。但是,如果这类残害也有程度之分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暴行在惨烈度和规模上能与二战期间发生在南京的暴行相提并论。
满墙的名字远远只是部分,30万亡灵中有太多太多的面目全非,身份难识,他们的尸骨与名字,全这样被埋没在尘土之中。他们有的仅仅的是30万遇难者,这样一个代号。
后有一个祈祷的展馆,叫冥思厅,走进展馆,两边是水,路的两边安置着灯,似在逝去的生命点亮前方的道路。最前方有祭词。整个场景布置给人一种安宁肃穆的感觉,你在这会很自然地祈祷,彷佛进入了历史的幽深的隧道,听到了那些哀号和诉说。出来是写着奠字的场所,那里有花圈,有不灭的灯火,庄重肃穆。还有便是建筑了,陈列馆的出口像是峡谷、一线天这类的,很是压抑。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作者张纯如这样写道,“南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广岛原子弹那样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之中,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保持沉默。”“在社会上,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或受害者也不敢讲,不让他们讲。”
展示厅后有个供人思考的小厅,静静地伫立在那个黑房子里,才一会会儿时间,听着那个模拟时钟计时和水滴答的声音,感觉是那么的无助和难受啊。每隔12秒,一颗水珠从高空落下,墙上就有一位遇难者的头像闪亮而熄灭。因为六个星期有30万个生命消亡,每个只有12秒。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永远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