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丝绸的纺织历史

2013-11-16来源 : 互联网

丝绸纺织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都设置有专门的纺织机构。丝绸等纺织品的赋税也一直是各个朝代的重要经济来源。丝绸从明代开始逐渐步入鼎盛时期,诞生了例如南京云锦等佳品。据史料记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明朝由此开始,朱元璋十分重视休养生息,大力**桑、棉、麻等经济作物。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垦荒,**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当时,棉花已种遍**,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棉布已取代丝绸和麻布,成为****大纺织原料。同时,明代的植桑养蚕也较元代晚期有了显著**和发展,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地区,苏、松、杭、嘉、湖一带桑麻遍地,机声轧轧,蚕丝绸缎无论在产量和质量上均享有**的声誉。

随着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江南地区民间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已逐渐商业化,涌现出了一批纺织专业性的小城镇,如江苏的盛泽、震泽、浙江的濮院、双林等原先偏僻的小乡村,以丝织为**,逐渐地居民增多,自成市井。这些人口集中的新兴纺织业重镇的形成,使纺织生产专业化,同时也利于生产技术的相互促进,这就使明代民间织绣技艺**发展。在明中、后期,在这些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已稀疏出现丝绸行业的专业分工。

在民间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官营织造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自永乐时起,南北两面均有官营织造机构的设置。在北京为内织染局,它在名义上属工部**,但事实上则多由内府管理。在南京则有司礼监神帛堂和南京内织染局,两者亦由南京工部和内府共同**。

此外,明代还有地方上设有23个地方织染局,洪武时设有四川、山西诸行省织染局、及浙江的绍兴织染局、南京的后湖织染局,到永乐时则设有苏、松、杭、嘉、湖等织染局,时设时罢,其中以苏州、杭州两局规模*大。织染局内的工作包括织、染、绣、缂等多道工序。

据《明会典》记载其工匠包括绦匠、绣匠、毡匠、花毡匠、毯匠、染匠、织匠、挑花匠、挽花匠等,几乎所有有关棉毛麻丝的各种工艺全部都在内了。这些官营染织品主要用于上用冠服及赏赐,二是制帛,用以祭祀,三是官员诰敕。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的纺织生产技术在明代得以发扬光大,在养蚕方法、织造技术、印染缂绣工艺及织物纹样都有不少创新。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蚕经》等科技*作,而且在缂丝、刺绣、织金、妆花、孔雀羽毛等精细加工技艺都达到了**水平,在我国纺织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特别是妆花工艺在明代达到了**,几乎各种组织的织物均采用妆花方法进行装饰,因此而出现了妆花缎、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妆花绫、妆花绒、甚至是妆花改机等。所有这些织物,均在明代的考古中得到了证实。

一般来说,明代一般不在考古学范畴之内。但明代还是有一些重要的纺织品出土,对研究明代纺织手工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为重要的是万历皇帝的定陵,其次是明代一些分封各地的王墓和各地出土的贵族和官僚墓葬。

标签: 丝绸 人文历史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