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价值,多想价格,当你购买一只证券时,要知道你购买的只是它的价格而不是它的使用价值,甚至不是交换价值
大道至简,万物同源。科技的进步对投资的发展其实是添乱:让更多人更快地从开户开始投资,更快地了解信息,更快地**,*后以赔*——或赔*、**中反复,*终还是赔*(或相对赔*)——告终。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原。纵然好学的人坚信投资路上无止境,但忘记对基础本原和历史的温故知新,与买椟还珠有什么差别呢?忙忙碌碌追求新知识,并不表示你真正获得了知识,仅仅表现了你的期望甚至梦想而已。
查尔斯·艾利斯(CharlesD.Ellis)和吉姆·佛亭(JamesR.Vertin)的《投资者选集》第一部分就是基本概念和市场历史,而开篇则是亚当·斯密(AdamSmith)的价格与价值。从小学到大学受马列主义教育当经济学入门的一代,通常对马克思经济学家的身份集体性的失忆,亚当·斯密的价格与价值论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被搁置在知道但不求甚解的角落。亚当·斯密说,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有很多物品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如水,却没有多少交换价值;而那些有巨大交换价值的物品,如钻石,却只有很少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界定,从而间接地揭示了影响我们投资人的价格与价值的本原关系。少谈价值,多想价格,当你购买一只证券时,要知道你购买的只是它的价格而不是它的使用价值,甚至不是交换价值。你希望的是,无论你是多长期的投资者,未来它的价格能上升,尽管很多时候,尤其是对中短期来讲,它的背后的企业,也就是它的价值,并无变化。
大学生学金融,基础课程通常从“金融市场:机构及工具”之类着手。投资者则绝不能认为学了这个,就真正了解了投资的基础。换一个角度,了解一下投资理论、投资信息、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各是什么,也许你会发现这些投资本原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投资基础。
让你身边的投资理论家和诺贝尔教授走下神坛吧!通读一下投资理论的变迁史、投资专家的历史纪录,你就完全明白,流行的理论通常是真理和谬误一样多。刚刚预测牛市的人,现在开始分析经济走向第三阶段,即高通胀低增长阶段——多么高深的理论,但他早干什么去了。刚刚说30倍市盈率对中国很合理的专家,现在说20倍很合理——合理的区间也太大了吧。很多专业人士,也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如近期的救市说,只要回头看看前一轮牛市和熊市他们又说了什么,市场又是如何,你就再也不会被他们的头衔给吓住了。
投资信息是继投资理论之后,你需要了解的第二个投资本原。你其实已经注意到了,众多的投资信息,其实是噪音。如果依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laudeE.Shannon)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你觉得你每天面临铺天盖地的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研究报告、Email有多少是“信息”。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时代开始,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会删除邮件或设置自动删除。杰·卢索(JayRusso)和保罗·舒梅克尔(PaulSchoemaker)在《决策制胜》一书的研究表明,更多的信息占有,并不能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而只是提高决策者的自信心而已。
*后两个投资本原就是正确认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及不确定性。专业选股选债经理有他们的业绩基准,而个人投资理财,我们的基准却没必要复杂到学术化的程度,但一定厘清自己理财规划所需要的合理回报是多少,而不要盲目追求*高的回报。硬币的另一面,投资总是和风险与不确定性相伴,存银行时价格与价值总相等,但少了很多追求。识别到别人认为有风险而你却比较确定的投资标的;或从每时的波动、不确定性中看到长期回报对于长期投资的确定性,你对投资的本原的掌握,应不负你知道了这么多年的马克思和亚当·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