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征集志愿填报技巧】填报志愿和征集志愿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征集志愿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
有一些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往往会以高校正常投档录取时的录取分数为参考来填报。其实,这是非常有风险的。因为在正常投档录取时报考考生的成绩构成与参加征集志愿阶段考生的成绩构成差异比较大。正常投档录取时,考生是参考某高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来定位的,而征集志愿阶段,考生分数构成更多变,有的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被退档的,有的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的,有的考生因为分数太低而未被投出的,这些考生都可能填报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档录取时的分数来参考并不合理。而且,如前文分析,征集志愿阶段由于考生多而缺额高校和专业少,会使高校的录取分数呈上涨趋势,原本压线调档高校的调档分数可能会上涨,考生只参考正常投档录取时的分数可能会导致无法被投出。
虽然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但是还可仔细分析拟报考的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如果该高校往年也参加过征集志愿,则应分析参加征集志愿后录取分数上涨情况如何,如果往年从未参加征集志愿,考生则要参考现在参加征集志愿的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自己的分差*好高于这些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差,这样填报后被录取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一般情况下,考生很难搜集到高校往年征集志愿录取分数情况,如有需要可以致电高校咨询。
【2017征集志愿填报技巧】填报志愿和征集志愿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征集志愿,线下考生没机会?
征集志愿为“上线落榜”的考生提供了一次“再一次填报录取”的机会,所以,成绩在线下,或者中游的考生就会觉得他们就没有机会来填报征集志愿,其实,正因为是第二次填报,所以也为部分线下考生提供了上某一批次院校的可能。
例如,福建《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本科批次的院校经征求志愿录取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生源确实不足的高校,省教育考试院可在线下2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
再如,《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录取时*先在批次分数线上进行考生已填报志愿的录取,如有院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录取、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和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录取”。
举个例子,2012年北京市文史类本科二批的*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446分。如果A同学考了440分,通过征集志愿,也有上本科二批院校的可能。因为在本科二批、三批征集志愿录取过程中,由于考生对院校的名称、地理位置、专业等考虑过多,以致报考扎堆,造成一些院校生源过剩,而另一些院校经过 征集志愿、按正式志愿降分录取后生源仍不足的现象。
【2017征集志愿填报技巧】填报志愿和征集志愿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会根据情况进行降分重新征集志愿的录取。实际上,北京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本科二批录取第二次志愿征集的要求为: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即:文史类426分(含)、理工类413分(含)以上未被录 取考生均可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