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生**桶金,或者为了增加实践经验,提前适应社会,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其中,成功者大有人在。我们不妨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来总结一些经验和规律。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大二开公司,月入30万成校园“代理帝”
大一还因家境贫困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大二自开公司,一年就挣够了四年学费;大三时每月净入两三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保险专业2010级学生吴新宇成了校园里的创业偶像。 2012年3月,吴新宇和一位同学合伙开办了"财大票务",负责出售演唱会门票、东湖年票等,同时也代购开学新生用品等。如今,他的营销点已遍布全校。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正装租赁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吕伟宗等3人2010年凑了两万元成立倬尔服装工作室,做大学生职场形象包装生意。一年多时间收回成本,并净*3万多元。
【目标客户】:应届毕业生
【**策略】:制作大量广告单,发到学生寝室,还雇校园代理人到各高校里去张贴。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在就业难背景下,“正装租赁”服务把目光对准急于求职的毕业生群体,项目定位准确。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校内快递
广西**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夏燕康和另外4名同学一起创建了“快递服务工作室”,实现了快递在校园内送货上门。
【目标客户】:校内师生
【**策略】:只要能成功争取到各大快递公司的“校园投递代理权”,便能够跟这些快递公司分成**。**一所高校的快递数至少也有四五百件,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校园快递公司要实现**并不难。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摆摊卖书 有人愿投资其40万
在张凯哲的书摊上,每本书的售价几乎都按照标价打七折或八折。刚摆摊时,张凯哲家里只有200多本书,而现在,他家里已堆放了2000多本书。现在,张凯哲每天能卖出近20本书,每个月的收入从*开始的1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近3000元。
和很多校门外的书摊、书店不同,张凯哲的书摊不卖教辅书。“按理说,教辅书应该***,但它不是我卖书的目的。”张凯哲说,希望自己卖的每一本书都是大学生们真正喜欢看的。他的理想是开一家真正适合大学生的书店。
目前,已经有人愿意投资40万帮助张凯哲开一家书店,但他还想再摆一段时间书的摊。“我还想用一些时间总结出更好的运营模式。”张凯哲说,他已在学校里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屋,准备下学期先开一家家庭小书店进行试水。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是在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范。相信你看我会有所感触,也相信只要找到了好的创业项目,再加上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