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了2011年高校新增专业名单,其中北京高校共计新增16个专业。但面对这些陌生的专业名称,不少学生和家长犯了难。
小雯是一名高三学生,她和父母拿到2011年新增专业招生名录后是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新增专业到底怎么样,好不好考,出来是不是容易找工作”。带着小雯的疑问,记者对2006年和2010年两年的新增专业就业和报考情况做了细致调查,带领考生和家长们一探往年新增专业发展的现状。
新增专业·开设
记者选取了所有在2006年、2010年被批准招考新增专业考生的19所211工程院校,共涉及68个专业。选取这两个年份为节点,主要是考虑到2006年的考生今年毕业,2010年的考生刚刚完成报考,数据具有代表性。
在和校方沟通联系后,记者得到以下9所高校、32个专业的数据反馈。
分析
不开25%的专业未在当年开设
在表中统计的新增专业中,大部分高校都在当年开设了新增专业,但也有25%的专业并未在当年开设。
对此情况,**民族大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这主要因为中国对于本科教学的定位造成。许多高校认为,本科教育应注重基础教学,因此像“古典文献”之类的研究型专业,只有可能在北大这样的学校开起来。
其次,新增专业较为生僻,这类专业极有可能生源不足,也就开不了课了。此外,部分院校虽然申报了专业,但师资配备并不齐全,几年之内无法使专业成型。
不新部分专业外校已开设
记者梳理数据后发现,虽名为新增专业,但部分专业并非*次露面。如北工大2006年开设的动画、城市规划等专业,在北京及外省早有多所学校开设。
此外,清华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北京林大的城市规划专业,都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的整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增专业。学校之所以“新增”这些专业,主要是为了平衡学校的学科设置和调整教学课时。
不分大三才选专业
除了新增专业不新、不开的情况,记者还发现,在32个专业中,有46.88%的专业在招生时都采取按大类招生的方式。学生直到大三才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