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果店”坚守8个月关张

2015-06-01来源 : 互联网

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上,圆吉缘水果店每天迎来送往一拨又一拨客人。

五年前,这里挂的是沈城*家“大学生水果干果店”的醒目招牌,红极一时。

然而,开张仅八个月,三位大学生**就把水果店转让了出去。

大学生水果店关门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现在实现当初的创业梦想了吗?近日,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了他们。

组团创业

仨大学生卖水果

谭明华、刘晓达、王璐分别是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届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刘晓达在海城某有机果品生产农场工作,谭明华和王璐在沈阳某公司上班。

在农场工作的刘晓达有管理水果店的机会,因此熟悉了水果店的经营套路,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到二○○七年初的时候,不甘于给别人打工的他向王璐、谭明华表达了“想开个水果店”的想法,得到二人的积极响应,“咱们都是学农业的,对水果还了解,为什么要给别人打工,咱们自己当**!”

回忆起当初的创业经历,刘晓达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我清楚地记得,二○○七年五月,我们三个人辞了职。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果店的行情和经营状况,我和王璐到铁西区一家水果店打工二个月。把该学的、该看的弄清楚之后,我们开始给自己的水果店选址,骑着电动车满街转了两个多星期,饿了就蹲在路边啃个面包……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在小河沿路上的一处新开发楼盘附近找到了一个70平方米左右的门市,年租金27000元。我们每个人投入1万多元就把店张罗起来了,九月二十五号正式开业,起名叫‘大学生水果干果超市’,除了水果以外,同时还经营一些干果。”

生意红*

水果店项目扩张

谭明华告诉记者:“店刚开张的**个星期,销售情况不太好,每天的销售额不到1000元,但我们并没有灰心,大打大学生招牌,实行文明服务、微笑服务,而且保持价格合理,不缺斤少两,所以越来越多的顾客慕名前来。此外,因为我们学过农业知识,所以进的果品质量好,再加上精心的陈列摆放,小店渐渐地有了口碑,生意红*起来。不少顾客甚至特意坐公交车或者走一站地来我们这买水果。”

提起当时水果店的红*状况,刘晓达难掩对当初这段创业经历的自豪和怀念:“当时附近也有几家水果店,但都没有我们的生意好,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周末会更多一些。发展到二○○七年年底,靠我们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就又雇了三个营业员。生意*好的**,销售额差几块*就突破了10000元。”

随着生意的*热,三人根据附近需求状况增加了销售项目:牛奶、酸奶,这样一来小店经营的品种更齐全,有水果、干果还有奶制品。

面临诱惑

水果店出兑夭折

此时,三人创业热情还很高,据刘晓达告诉记者,他们当时进货都是雇别人的车,所以他们商量自己买辆货车进货,并设想创建自己的物流网络,计划着将来把水果店做大,开分店,然后成立自己的公司,总之设想很多。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很快,这些设想就随着小店的突然出兑而成为泡影了。

刘晓达说:“二○○八年五月份,有人帮我们联系到了一个园林工程的项目,如果承包下来,短时间内我们可能就会*到比水果店多出十倍的收入。然而,这个项目前期需要投入几万块*,要接下来这个单子,我们就只能把水果店兑出去。因为我们的专业是学园林工程的,所以都动了心,不甘于再开水果店,那几天心就像长草了一样,没心思继续经营。心里核计着:开水果店都能开这么好,干别的一样能干好。为了垫付工程的头期款,我们没多想,就急急忙忙地把水果店以4万元的价格兑了出去。”

刘晓达说,这个结局是他们没想过的。早在二○○七年末,有人看他们的水果店经营得好,想利用那个招牌,所以出8万元要收购他们的店,这个价格是当时市场价的2倍,但是他们还一心想把这个店开好,所以直接**了,当然,也没有过把店转让给别人的念头。

新业失败

三个人各自发展

水果店出兑之后,刘晓达、谭明华和王璐每人分到将近2万块*。王璐告诉记者:“坦率的讲,当时的上班族即使努力工作一年,不吃不喝也不见得能存下来2万块*。我们八个月时间能攒下2万块*,其实已经是很不错了。只是当时一心想*大*,没有坚持下去。园林工程的项目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不像开水果店那么简单,有一些问题我们事先并没有预想到,涉及的人和事都是很复杂的,凭借一时的热情盲目地投入进来,*终这个项目赔了*。”

此后,三人各自发展。如今,王璐从事金融行业,在大连的一家银行工作。刘晓达现在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谭明华在沈阳某私企做项目经理,做老本行,从事园林行业。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张秀杰采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事人说——

创业夭折主要是缺坚定信念

沈阳*家大学生水果店于二○○七年九月开张,第二年五月转让出去,共计存活了八个月。对于生意的草草中断,三位创业者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呢?他们对于拟创业者又有哪些建议呢?

在谈到为何中断了这个生意的时候,王璐表示:“三人当初创业时都是辞掉了原本月薪二千多元的工作,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水果店上。然而,水果店虽然**,但短期*的*却没有达到三个人理想的状态。加上周围逐渐增加的新店,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当然开店体力上也感到疲惫,所以就想到可能也没有太好的发展前景,也就丧失了坚持的信念。”

对于这段创业经历,刘晓达则表示:“一份事业无论大小,都需要持续地全情投入,一时的热情并不能长久的支撑它的发展。因为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当机会与危机并存的时候,我们没有经受住诱惑,有些急功近利。我们当时是典型的急于求成、这山望着那山高。”

刘晓达建议当下想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就要坚持*初的创业信念,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时间不等人,很多思维、想法和魄力只有特定的年龄才有,时过境迁便没有重来的机会。

专家评说——

创业者要有耐力度过消耗期

资深创投专家:裴浩然

分析三位大学生水果店闭店的案例,青年创业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中很多人都有创业热情,但是投入其中后却又难以坚持下来。一方面因素可能是没有思考清楚,就盲目地投入到了创业之中;另一方面又因为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往往导致中途丧失信心。这样都会*终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所以,创业前要认真思考、反复评估、考虑成熟再行动。除了要足够的资源准备外,心理准备*重要。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我为什么要创业?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愿意承担风险吗?过去的利益是否舍得放弃?

第二、我是否具备创业者应有的能力与素质,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综合全面的素质,还是有专项技术特长?

第三、我创业成功的核心资源优势是什么?我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资本?行业经验?客户资源?技术创新?商业运作能力?与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第四,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耐力度过创业期的消耗,估计通过多长时间走过创业瓶颈阶段,自己有多长时间的准备?

第五,创业*大的风险是什么,*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是否能承受?不要只想到乐观的一方面,对风险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一碰到现实状况与想象不一样,会造成信心动摇。回答清楚以上问题之后,再决定是否创业不迟。

三位年轻人的“大学生水果干果店”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力度过创业期的消耗,加上创业前对于创业的成果设想的过于乐观,当现状与想象的不同,便信心动摇。所以,如果资源和心理准备不足,或不完全具备创业的条件,那么建议晚一点创业也不迟。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