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史上第一批照片都拍了哪儿

2014-07-02来源 : 互联网

晚清时候的明孝陵、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什么样?从昨天起,《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摄影展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幕,展出了目前可以查到的南京史上**批照片。约翰·汤姆逊在世界摄影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用镜头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晚清市民百姓的生活百态。据介绍,该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另外,昨天的展览开幕式上,新上任的馆长、**学者郦波也*次以新身份亮相。




1872年的金陵正在重建

约翰·汤姆逊是近代纪实摄影的先驱,也是当时世界上*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学习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汤姆逊,1872年到达南京。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四幅直接描述南京的照片。其中有两张金陵机器制造局的照片,可能是汤姆逊南京影像中拍摄时间*早的两张。照片反映了金陵机器制造局仿造加特林机枪,****官员、技工,成了**批登上照片的南京人。汤姆逊自己甚至也出现在照片上,只见他跪在地上,调试机枪,神情专注而认真。

记者了解到,汤姆逊在南京期间,以拍摄南京***的景点和地标性建筑为主。从展览上展出的明孝陵神道石刻武士照片可以看出,142年前的明孝陵石象路,四周非常空旷,山上植被很少,能看到远处的明孝陵宝顶。

约翰·汤姆逊的南京照片也反映出了1872年的古城金陵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展览上展出了一张“寺庙重建工地”照片,一位僧人在监督一群劳工重建一座寺庙。汤姆逊在图片说明里写下,他到南京时,许多被毁坏的街道空无一人,一片破败景象,但重建工作已慢慢开始。这张老照片,无言地告诉人们,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和清军收复南京期间,南京城内的建筑、尤其是寺庙古刹遭受过怎样的破坏!

晚清女子装扮尽在其中

这次展览分为“金陵回眸”、“冠盖贵胄”、“丽影浮生”、“百业印象”、“镜中履痕”五个单元,分别以南京、官员、女性、行当、万象为单元主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特别引起记者兴趣的则是“丽影浮生”。

据介绍,在游历中国的几年间,汤姆逊留下了各阶层女性珍贵的历史照片,既有富家**,又有佣人婢女;既有满族妇女,又有汉族女子。汤姆逊在拍摄时,有意识地侧重于从头饰、衣着和生活状态等方面来展示。

比如一张“拿雨伞的贵妇”,拿着一把长柄阳伞,而贵妇的高髻是用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样式**豪华。再如另一张特写“贵妇”,汤姆逊详细描述了这位贵妇人化妆的过程:*先用热的湿毛巾擦脸,再把一个圆盘里的脂粉放到化妆盒里,轻轻按压,再小心地涂抹在脸上。

汤姆逊还有意识地将汉族女子与满族女子的服饰进行对比,比如在一张“庭院中的满族女子和汉族女子”中,他的镜头同时拍摄了一位满族女子的正面、一位满族女子的背面和一位汉族女子的侧面。

汤姆逊拍摄了大量身着盛装的满族新娘的照片,镜头中的新娘甚至有些忧郁的眼神,对于晚清的中国女性,他保有着一份关注与同情。

而他拍摄的一张“船家女”,镜头中的女子披着一方头巾,虽然衣着并不精致,直视镜头的眼神却在当时的女性中少有。

受损玻璃底片被精心甄别

除了镜头呈现的故事之外,镜头背后也别有一番故事。昨天,任职后*次亮相的馆长郦波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是文广新局从英国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引进的。当时,汤姆逊因心脏病去世后,维尔康姆从汤姆逊的后人手上购买了他的作品。*终,装着几百幅玻璃版片的三个大木箱子被运到图书馆,并由一位馆员进行了精心的甄别、还原。

郦波说:“与当时其他传教士拍摄的中国照片相比,汤姆逊不是带着强大的偏见,而是带着一种怜惜与友爱。不仅展示了当时中国时代上的落后,也展现了精神上的淳朴美好。”

另外,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在1880年之前,摄影师采用的普遍是流行的湿版摄影法,摄影师不仅需要随身携带笨重的玻璃底板,还要携带移动暗房(一般是帐篷),各种药液甚至干净的清水。所以汤姆逊随身还雇佣了两个随从。”

可以想见,汤姆逊带着这么大的家伙来到南京,会引起多大的震动!而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当时的中国,很多人对照相还有着恐惧,而汤姆逊不仅是位摄影家,还是个沟通大师,比如他结交了一位富商杨方,在他家的后花园中拍摄了不少照片。”

另外,之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每幅照片都拥有这么详细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说明,则是因为汤姆逊在每幅底片上,都用小字条做了非常细致的标记。

标签: 南京 社会 生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