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茶叶带来的战争

2013-12-23来源 : 互联网

中国曾经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的输出大国,但是正因为如此,帝国列强窥视中国的丰富物产资源,入侵我国,*占领土,瓜分殖民地,还输入大量的**。茶叶和丝绸曾经早就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中西方文明交融的重要途径,但是茶叶和丝绸也带来了战争,带来了伤痛。

在18世纪初叶,中国的茶叶开始风靡英国伦敦。西方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随着前者经济的日趋繁荣而与日俱增。截至1783年,中国每年出口到英国的茶叶总量,已经超过580万磅。中国的茶叶还同时进人了其他欧洲市场,并开始风行于刚刚获得*立的***合众国。

西方人对中国产品的渴求还不仅只限于茶叶。18世纪中期,由于中国棉花的质地大大优于英国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英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向进口的中国棉花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同时,西方对中国的真丝和瓷器也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欧洲人对茶叶不断增长的、难以满足的需求,使得中国的茶叶成为其*大的出口产品。

一位担任要职的英国贵族曾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好的食品--大米,*好的饮品--茶叶,以及*好的衣料--棉花、真丝和貂皮。中国人拥有了这些产品和其他许多本地产的副产品,**无需花费一分*去向任何人或任何地方购买任何东西"。但是中国人对英国产品的需求极为有限,中国商人宁愿以茶叶换取银两,而不交换现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贸易顺差。

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掌握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大权。为了保持其对海外贸易的垄断地位,东印度公司每年要出口占其海外进口产品总量至少10%的英国产品。中国商人虽然为了不得罪东英国印度公司也会购买一些英国商品,但是茶叶****、需求量极大,总的算来,中国商人还是在茶叶、丝绸上*了不少。这也造成了英国**的强烈不满,现在我们还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国家裁定我们的某些商品倾销、征收惩罚性关税等。

整个18世纪,随着西方对中国茶叶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量的白银也源源不断地从欧洲和美洲流向中国。仅1765至1766年一年的时间里,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运量是其由英国输往中国的货运量的四倍之多。这中间的贸易差额均由外商以支付银两补齐。

虽然英国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严重消耗了前者的白银储备,但是因为英国消费者对茶叶持久不衰的需求,英国**得以对中国的茶叶,抽取100%的进口关税。截至1839年,英国财政部的全部税收中,有六分之一来自对中国茶叶所征收的关税。当时英国**的财政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中国之间进行的茶叶贸易。

1793年和1816年,英国**先后派遣贸易使团前往中国与清皇会面,希望说服中国以茶叶换取英国的产品。1793年,乔治·麦卡特尼勋爵被派往中国与乾隆皇帝会面,他携带着多种可以用来交易的产品样本。这些产品中有望远镜、闹钟、地球仪、乐器、铜制的架在双轮车上的火炮等等。

但是让英国人失望的是中国人对进口这些东西兴味索然。乾隆在回复英皇信柬中表示:"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你们**不同,即便你的使者有能力在此学到些什么东西,他也无法将其传输回你们那野蛮的国度……怪异昂贵的玩意儿对于我来说毫无兴趣。正如你的使者亲眼所见,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切。我从你们这些奇想的发明物中看不到任何价值,所以你们国家的产品对我们毫无用途可言。"

长期的巨大的贸易顺差,严重的经济失衡让英国**无法继续忍受,于是茶叶丝绸这为中国商人代理巨大利润的商品成为了点燃第一次**战争的导火索。后来的学者认为1840年的**战争揭示的一个道理就是,经济利益终将主导一切,无论是道德情感,还是对和平的诉求,都无法与之抗衡。

西方对中国的茶叶及其他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外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交流。然而除了银子和**之外,外商无法向中国推销任何中国愿意接受的商品以平衡双方间的贸易差额,而外商的白银来源迟早会枯竭。失衡的贸易交流导致了悖理、非法的行为,*终引发了战争。

其实当今中国与美国及欧洲国家间的贸易交流,也存在着不平衡。中国向欧美出口大量产品,换回的却是大把的钞票,主要以美金为主。200多年前进口中国茶叶所需支付的银两是有限的并且保值的,如今换回来的美元却可以大量的印刷,存在贬值风险。中西方贸易逆差的状况令各方都不满意:中国人嫌进口的美元过多,放在那里还贬值;西方人也在为债务的增多而烦恼,更何况中国还是他们的债权国。

回顾1840年这一段历史教训,经济利益始终是第一位。可以想象的是,中西方之间若无法找出一个解决双方贸易不平衡的办法,*终的结果对双方都不利。

标签: 丝绸 茶叶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