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07级毕业生,在毕业前夕**了沿海的就业机会,拿起皮尺在校园里当起了裁缝。创业1年多来,他们专门向大学生提供西服,已卖出3000多套。 大学生当裁缝专做西服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间位于西南大学内的服装研究室时,正有几位慕名而来的女学生在挑选西服。其中一位女孩爱不释手地捧起一件青色的西服在身上比划了很久。曾庆丙见状,笑着走过来,拿起面料样板和一台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上是西服的版型,他熟练地为女孩介绍起这件西服的布料和版型。 据曾庆丙介绍,这间研究室是他和盛朝伟自主创业成立的“学子西服”研究室,专为在校大学生量身打造西服,服装从款式设计到版型以及面料的选择,均由两名毕业生完成,价格从两三百元到千元不等。去年6月,工作室正式注册成公司,一年来,共销售西服3000多套,营业额高达100万元。 “双选会”上慧眼识商机 两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大学生,通过一年创业就获利颇丰。但你知道吗?他们的商机是来自一场普通的校园招聘会。 2009年9月,刚进入大学三年级的盛朝伟即将面临就业的现实。当年的“双选会”场面*爆,盛朝伟佯装毕业生挤在人群摸情况。无意间,他看见一位身穿正装的毕业生在面试,一个想法在他脑海里萌发了,“为什么不专给毕业生做西服?‘双选会’一年一度,潜在的市场肯定大!” 回来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同班同学曾庆丙,两人一拍即合,并召集了纺织服装学院纺织、轻化和服装设计三大专业里的8名佼佼者,每人凑了500元,正式成立了“学子西服”工作室。曾庆丙主要负责服装设计,销售总监盛朝伟主要负责制版,其余8名同学主要负责服装的制作。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设计的西服分为纯手工和半手工两类。“纯手工制作一套西服很耗时间,由我们10个人一针一线缝制。”盛朝伟告诉记者,一套西服要经过300多道工序,全是自己原创设计的,*快要一周才能制作出来,一般要半个月甚至长达一个月。半手工则由自己设计,然后送去小工厂加工。 半年亏空本 再战“双选会” 不过,和所有校园创业一样,这群大学生也曾遇到过困境。 曾庆丙说,虽然学过西服的课程,但由于经验等各方面的问题,他们制作出来的**套西服和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从研究室成立到2010年4月期间,他们几乎没接到订单,资本很快亏空。 曾庆丙回忆,半年后的一个夜晚,大家聚在一起,经商量后决定散伙。此后,10名成员分道扬镳,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 **盛朝伟和曾庆丙不服气,他们开始反思,“我们需要重新规划、定位”。曾庆丙告诉记者,虽说学生大多数也算成年人了,但企业人群体和学生的体型还是有差别。西服还要受淡旺季、版型、搭配等影响。在重新调整了方案后,两人又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当年的“双选会”。 “仅两天时间的‘双选会’,我们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在盛朝伟印象中,*忙的时候就是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平均每天要接200张订单,除了成本,当月净*3万元。 免费给贫困生提供西服 去年夏天,两人都面临毕业,究竟该如何抉择呢?曾庆丙可以去上海一家自己很喜欢的公司做服装设计助理,盛朝伟则在2010年11月份接到报喜鸟的offer。犹豫了很久,他们还是打算继续创业。“但家长不支持,觉得自主创业太冒险了。”盛朝伟说,他们两人都来自农村,大学4年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直到现在,家人都以为他们在重庆一个针织服装公司上班。 毕业后,两人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随着创业逐渐上路,他们开始免费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服装。西南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09级的大四学生吴思来自四川邻水偏远农村,家庭负担很重。她虽然在校期间每年都获得一等助学金,却一直为没有一套能穿出去求职的西服而发愁。“他们知道我的情况后,免费送了一套西服给我。”据悉,盛朝伟和曾庆丙已向400余名大学生提供了免费西服。 客户锁定全市高校学生 “他们创业规模虽然还不大,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张龙琳表示,在学院帮助下,两人通过努力一年,接了3000多张订单,今年还从台湾引进了3个版型,一个版型花了10万元,并邀请台湾亚洲西服联盟**黄安聪进行了一对一的培训。 盛朝伟说,除了西南大学,他们未来还想为西政、重大、重师乃至全市的高校学生提供西服,“我们要打造出*适合大学生穿的西服。”据悉,10月9日,二人还将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参加重庆**服装文化节。 文章版权归3158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欲转载请发电子邮件联系授权事宜(allen.jiang@3158qygl.com)如果您对该项目感兴趣,不妨进入我们的招商页面进行咨询,更多致富信息请关注3158**江苏。 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