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去了次香港,去一家跨国公司的香港团队,给里面的一些年轻人做个分享,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社交》。
这些年轻人主要来自大陆,在香港读书毕业,留在了香港工作。从他们交流的内容,可以清晰感知到他们身上的年轻,聪明,专业。这些人,既熟悉故乡,又放眼**。
不过,客观的瓶颈也很明显,主要是在商业社交上。他们的合作伙伴主要分布在大陆,打交道的对象往往年纪比他们大,社会资源比他们多。
社交存在天然局限。一个人的社交半径往往由他的年龄和经历构成,形成一个个小圈层,要****的去扩张,将这些圈层链接起来,非常困难。
有些人去一些会场到处发名片,这不叫社交,这叫浪费纸张。有一些人各种**信群加好友,这也不叫社交,这叫浪费流量。真正有效的社交是彼此之间深度的认同与沟通。
对于年龄大的人,他们其实也深深受困于自己的社交半径。我认识一个收藏界的大牛,临近45岁左右,在他自己的领域一片匠心,是大行家,做的非常成功。他想做一个互联网产品,做起来就举步维艰,做互联网产品还是需要年轻人,但是他的社交圈很少。甚至他想找个人做个好看的PPT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