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芒那节六月初六“招稻魂”“驱田鬼”“请娅王”、七月廿“祭姆王”等。2015年壮族芒那节是公历7月21日,星期六。
壮族芒那节的由来
隆安壮族芒那节是桂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为内容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动,含有历史、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据称,隆安县壮族芒那节萌芽于新石器时代隆安大龙潭的石铲祭祀活动,与石铲祭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大石铲是壮族古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原先是一种稻作生产工具,后演变成一种祭祀礼器。壮族芒那节是“那”文化的一部分,而“那”文化就是指稻作文化。因为,在壮语中,“芒”“那”分别是“神”和“水田”“水稻”之意,芒那节即稻神节。
壮族芒那节的习俗与活动
壮族芒那节这**,各村的各家各户都要举行祭稻神祈丰收活动,并且广邀亲朋好友前来作客,活动场面既热闹又隆重。这一主祭祀活动的地方是大石铲祭祀遗址密布的博浪、儒浩等村屯。
稻神祭植根于大石铲祭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隆安县和广西壮族自*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稻神祭”活动主祭区的博浪村群众在“鸟田”遗址举行传统的稻神祭仪式,由各家在自己的田块里插上茅草标并举行祭稻神仪式、师公班师公则在大祭坛演示传统的请稻神、招稻魂、驱田鬼仪式,“稻神祭”活动以其当地原生态的“那”文化祭祀习俗遗存表演让现场游客对神秘的隆安县“那”文化稻神祭叹为观止。而在该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小学舞台上表演传统的“那”文化遗产壮族骆垌舞与“娅王赐福”舞表演,以及天琴、葫芦丝等骆越古乐器演奏及民歌演唱,则让慕名而来的游客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古典“那”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