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年,电池行业可谓是风声水涨,只要跟这个有一点的关系,相关的股市就会引起一股骚动,而且股价也会一直涨,叶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忧新,就像刚刚发生一样。
从打工仔到老板
2008年下半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叶泉来到深圳实习,在一家台湾锂电池厂做销售,电池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让处在近水楼台的叶泉尝到了甜头,赚取了第一桶金。
“几个月的时间就赚了十几万块钱。”彼时年仅21岁的叶泉发现,他所在公司的货根本不愁卖,上门订货的大车都得排队。“不仅如此,有几家两年前还只是仅百万资产的小企业,一下子都晋升为几千万资产的梯队,这是什么速度?”
2009年初,叶泉就坐不住了,他回到老家枣庄,找了三个合伙人,成立了山东鸿正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锂电池的主要原料电解液。”叶泉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电解液,是因为锂电池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自己当时没有团队和资金,选择退而求其次。
“整个行业都是增长的,利润相当高,当时行业利润在30%--40%,这个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分到一杯羹。况且我回到枣庄发现,家乡已经有了4家电芯厂,还没有电解液厂,我的一个合伙人具备电解液的生产和检测能力。”在叶泉看来,机会在向他招手,同时在家人的支持下,叶泉满腹信心的开始了创业之旅。
内忧外患下的失败
回想创业之初,叶泉坦言,创业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即使站在“风口”,也不能确保一定被风吹起来,也许会被吹散。
经过了6个月的努力,叶泉工厂的产品出来了。“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本以为之前谈的一些厂家可以测试和使用,但是远远没想到,送出去的样品石沉大海,来过工厂的客户认为我们的企业规模小,产品不可靠。产品卖不出去,公司每天还有固定的开销,压力越来越大。”叶泉告诉记者,从开始施工建设,资金的预算远远超过了他的预计,家里的住房都被拿去做了抵押贷款。
更让叶泉崩溃的是,公司内部产生了分歧,“一边是客户的不认可,一边是内部矛盾的一步步激化,还有背负的相当多的债务。那个时候我几乎要顶不住压力了。这样的状态大概维持了三个月的时间,当我们实在没法再发工资,请过来的技术人员离开后,基本宣布了我的失败。”叶泉说。
那一天我“复活”了
为了逃避所有人的目光,叶泉选择了离开,2010年他再次来到了深圳,当时电池行业仍在发酵,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一块小小的锂电池上,新闻里面经常看到的都是:逢锂必涨,锂电妖股等字眼。
问其再回深圳的原因,叶泉说不清楚,但肯定的是他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也许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找到了当时在深圳做销售时结识的一位电池界的专家张贵萍博士,希望他可以帮我介绍一份工作。”叶泉说他当时不甘心,还想在电池行业里摸索,“张博士把我介绍到一家正在建设的电芯厂,正好给了我施展和锻炼的机会。让我成长了很多。”
2010年10月31日,这个对别人来说平常不过的日子,被叶泉定为 “再生日”。“我很清楚的记得这一天,我签下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又重启了我的创业计划。”叶泉的新合作伙伴因为产能受限,有建立分厂的计划。“在得知了山东鸿正电解液的情况后,过来看过一次,他认为我们的设备和工艺布局都很合理。”
从此叶泉的公司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全年销售10吨电解液,走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2012年,实现营收600多万元,如今营收超过2000多万元。
一直在筛选客户
“锂电池行业产品结构复杂,手机、笔记本、电动工具、动力电池、工业电池等需要的性能材料均不相同。如果公司经营能抓住大的品种,减少生产线调整,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方能获得高利润。否则,虽然行业平均利润较高,公司也很难从中获益。”叶泉表示,他一直在筛选客户。
锂电池对电解液要求比较高,但目前用量却很少。比如一块手机电池只用3克,比重很小,2000吨电解液可供生产6亿块手机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可就不一样了,一辆车就要40公斤,”谈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前景,叶泉十分看好,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车用动力电池需求进一步凸显。
在叶泉看来,在多重利好推动下,
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当然是立足市场,找到最重要的创业方向,选择比努力更加的重要,抓住机遇比选择更加的重要,新能源车正在从梦想走进现实,产业链也将迎来持续爆发的机会,对于这个机会,叶泉说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