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实验室”的阶段,而当下商业思维正由“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可以说,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典型特征是知识人**知识经济,对于大众创业、草根创业而言,其创业活动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及“新兴产业创业”两个核心主题而进行,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的结构和质量。
大学是人才的培养者,知识的**者,本身又具有服务社会、**文化的功能和责任,可以说,大学在知识**和保存、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内在属性和优势使她注定在新一**众创业和草根创业浪潮中扮演*重要的推动者、组织者的角色。
事实上,关于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呼声自本世纪初就有,受到多方的关注。2003年国家*****了**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之后许多高校开展尝试将创业教育课列入选修课,到2012年国家***更是要求高校将创业基础教育列入必修课。创业教育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启蒙,但是从创业到创业成功的“破茧成蝶”并不是仅仅上几堂课那么简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使一个创业者拥有好的创意、理念、技术,甚至是成熟的商业方案和合作团队,如果缺乏从平台、政策,到资金、教育等一系列软硬环境的支持,创业理想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被骨感的现实所打败。国家可以在宏观上持续地**各种方针、政策,力图为创业者扫清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但是具体到每个创业者个人,更迫切需要的往往是直接的创业支持,比如启动资金该如何筹集?办公空间从哪里找?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是有竞争力的?怎样管理团队?财务体系如何建立?迈过初创期后应该往哪里去?该不该上市?怎么样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等等。
过去几年中,各种级别类型的高***开发区、科技园区、滨海新区等孵化器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为创业企业解决了办公空间、启动资金等“硬环境”的支持。此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创业主题“咖啡店”,这些机构可以让创业者以较低的门槛接触到投资人,为其提供寻找资金支持的服务。但上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可能在这些园区、孵化器或机构中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这一角度看,大学应该更大地拓展自己服务社会的核心功能,有效利用大学自身的优势,为创业者提供持续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撑,服务于新时代的草根创业浪潮。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不仅要关注今后可能成为企业家的创业者和其创业能否成功,还要关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创业的灵魂,在对草根创业的支持中,两者不可偏废,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科技的创新、产业的升级、经济的转型,乃至市场伦理道德的建立,而大学本身拥有的资源和其整合资源的能力恰恰为此提供了丰厚的文化与资源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