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到处都在动工,随处可见高空旋转的吊车和安全生产的标语。颜色光洁、造型伶俐的高楼和商场似乎也在时刻提醒着路人,这儿是很新的。
老人们对这种新尤其敏感,在他们印象里,通州从农村脱胎为城市的历史并不久远,家乐福进通州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2015年,当通州受宠若惊接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桂冠时,它变妆的速度,也更快了起来。
副中心的光环照亮了通州,也曾经点亮房价。
资料显示,在成为副中心后的一年时间里,通州二手房均价从每平米2.5万元变成了3.5万元左右,上涨40%。今年3月新政前,这里房价一度超过7万,大批投资客随之涌来,一些在市里有房子的夫妇,甚至办了假离婚,只为能在通州占得一处房产。
但降温也来得很快。有人发现,半年前买的房子,如今同小区同户型报价已经降了100万。而雄安新区概念兴起后,通州变得有些像失宠的孩子。有机构数据显示,今年7月,通州二手房成交均价比4月降了12.68%,降幅居全市**。
当通州因房价蹿升又狂跌屡屡登上地产版块头条时,我们好奇:住在通州的人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壹
早些在通州落脚的北漂,大多是冲着便宜去的。
那时通州还没有副中心的说法,它更有名的别称是“睡城”——这里进京相对方便,房价还算友好,很多外地人在这里租了房子,他们白天外出工作,只在晚上回通州睡一觉。
30岁的李思远就是睡城里的一员。
他在通州生活了4年,搬来通州前,他曾在北五环边上的草场地租住过6年。
2013年初,他以1.4万的均价买下这套75平米的商住两用房,又花了10万块装修,把它变成一套loft复式。
买这套房是个有些无奈的选择——买房前他刚创业,工作太忙,社保公积金断交了9个月,没辙,只能选择商住两用房。他在大望路工作,考虑到距离和房价,就把房子锁定在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