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季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找工作,工作难找这是事实,所以很多毕业生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希望能够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于是就有大量的毕业生花大笔*的面试服装上,面试正装这无疑是个潜在的商机,1987年出生的黄嘉晖就瞄准这一商机,创建自己正装品牌,时至今日,他已经是****的成功人士了
在黄嘉晖读大四时,凭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专业背景,**、腾讯、中移动等企业*头是他当时考虑的对象。然而那段时期,黄嘉晖频繁接触到的一件事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在积极涌向各类商店购买面试穿的正装。可是,商场动辄上千元的价格让学生望而却步,款式也比较成熟老气,但又不好意思穿着从批发市场淘来的衣服坐在掌管着自己生杀大权的面试官跟前。他下意识感觉到,这背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商机。
大约四五个月之后,杰士迈(JUSTMINE)正装的海报就锣鼓喧天地布满北京各大高校,架势有点像当年风靡街头的保健品小广告。2009年3月,杰士迈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站同时亮相,专攻学生群体,价位从200元到600元不等。目前杰士迈在高校附近或校内布有8家店面,**元量级的收入是他们交出的**张成绩单。
虽然大学毕业仅一年,黄嘉晖并没有让杰士迈在自己手里遇到过所谓的“生死关头”,也没有出师不利,甚至从黄嘉晖萌生想法到付诸实践都没有遭遇“难产”现象,包括来自家长的阻力。相反,买卖做得算是“中规中矩”,学生也愿意买账。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另一头却连接着黄嘉晖在大学期间的创业启蒙和另外一位创始人比较特殊的经历。
黄嘉晖的另外一名合伙人叫熊寄忠,1988年生人。没有读完高中的他因为受到家庭变故的冲击,2008年来到北京,跟着叔叔在大红门一带做服装批发生意。某天,熊寄忠正在北大旁听课,接到在北邮读书的哥哥一个电话,内容大致是“有位同学想创业,想跟你了解点服装方面的情况”。哥哥口中的同学正是黄嘉晖。
熊寄忠放下电话就跑到北邮跟黄嘉晖聊了两个多小时,不料一个月后,黄主动找上门来,这次是希望两人能一起做这个项目,但他没有立刻答应。刚满20岁的熊寄忠还是希望能获得家里的精神和物质双重支持后,再做决定。2009年春节刚过,熊寄忠便迫不及待地爬上正月初八北上的火车,主动找到黄嘉晖。
熊寄忠说:“我俩创业的初衷不同,他带点理想主义色彩,我是被生存逼得没办法。”黄嘉晖去找他的那次,熊寄忠正在北大校园里摆地摊卖小兔子玩具。
二人背景经历的不同,奠定了创业分工和做事风格的差别。
黄嘉晖主管实体店运营和产品这块。虽然他说“要说我大学期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经历也没有,跟大家一样在读书”,但是他令人眼花缭乱的实习经历无疑是创业启蒙最好的注脚:先后在咨询、IT、金融类公司实习,还参加过在校大学生创业协会以及商学院的培训,他在杰士迈的大部分启动资金是大学时炒股*的。当问及曾买过哪几只股票时,被他一笑略过。
这只是他少年老成、心思缜密的一个侧面,当面对“去年收入是多少”、“你们之间的股权分配比例”等问题时,他都含糊地用“7位数”和“这个并不重要”等字眼搪塞。熊寄忠说:“为了避免太多的资本涌入这个市场,我们一开始就很低调地运作,这也是嘉晖提出来的。”
而熊寄忠身上散发的更多是草根和江湖气息。比如,他觉得管理更多的不是靠理性,而是应该人性化一点。他和黄嘉晖的磨合相处就是兄弟情感优先于商业规则的产物。谈到杰士迈扩张的路数问题,他的认识是,“时间和速度比规模更为重要”。在大红门批发市场将近一年的经历背景下,他承担杰士迈宣传和销售职责。
然而,熊寄忠骨子里出人头地的愿望和不安分的心理也显露无遗,没读完高中的他主动跑到北大旁听课,并且制订了自己的一个学习计划。而且在创业过程中,主动改正缺点并完善自己,“以前很批判的,但是现在开始慢慢地控制自己。”
创业之初,两人共同掏出10万元左右。隐蔽在一栋公寓楼里一间38平方米的房间,是杰士迈开出的**家店,辐射北大、清华、北语、北科等七八所知名高校。因为一开始没怎么重视网站,所以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线下实体店,“而且正装合身最重要,我们比较推崇消费者都来试一下再买。”黄嘉晖说。经过一个月零销售的焦躁等待之后,他们定位的高校毕业生正装市场终于接纳了杰士迈。
而实际上他们在选址问题上曾有过短暂的争执,是在写字楼还是居民楼,中关村还是五道口,这涉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路数问题。“当时的议论很多,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想着越做越大,但是没想好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做大。”黄嘉晖说,主要是集中在扩大单体店面积和不断开店这两种方式上。但是街边店铺高昂的租金最终还是让他们回到了黄嘉晖的母校———北邮,第二家小型店铺的开张奠定了杰士迈以后的一个扩张路径———就开在高校校内或附近。
虽然一年多的经营状况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但这块市场并不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他们正在逐步放大市场覆盖范围。熊寄忠说:“我们正在跟同样定位高校市场的其他商家进行客户资源共享,比如跟炫世界眼镜、徐小平投资的过来人求职网、拍正装照片的商家等。而且,目前也在跟一些地产中介公司接触。”
黄嘉晖和熊寄忠对他们定位的市场充满信心和期望,“市场比较狭窄、专一,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而且黄说,“比较相信自己对这个项目的判断力,实践证明也还可以,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大学毕业之前,黄嘉晖有机会进**、腾讯等大多数毕业生梦想中的企业,但是抱着“希望拥有不同的经历”的想法,选择了跟大多数同学不太一样的路径。他的逻辑是,“如果这个风险能承受就去做”,而且“这次要失败,就再选一个项目去做,如果再失败,那就只好先去上班吧。我当时给自己两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