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重要节假日,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习惯,不过大家对端午节赛龙舟有什么风俗、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等信息了解的多吗?端午节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端午节赛龙舟有什么风俗?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届**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祭”。 “**”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珠三角水乡赛龙舟习俗
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赛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各乡村龙舟在千**的互相交往中,从赛龙舟的各项风俗仪式到龙舟的制作,形成了大致相同的龙舟民俗。
龙在民间拥有着神圣的地位,因此广东水乡人对赛龙舟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仪式。
起龙仪式: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各村就开始进行赛龙舟的准备工作。其中,起龙舟是**个重要仪式,要经村中长老择定吉日良时,挖土起龙船,把污泥清擦干净,并擦油养护。
旺龙(发龙)仪式:旺龙仪式择潮水上涨期间进行,择吉日良时进行,先摆放好**、果品、礼肉。其间,以备好的碌柚树叶(或凤尾草)沾水泼洒龙舟以示 “净船”。祭毕,**经长者点睛后便可安放船上,期间,伴以爆竹、鼓乐之声。在肇庆金利镇,“发龙”一般在天亮之前,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由未婚男子(俗称“青头仔”)做*次起航,*航的龙舟坐满未婚男子,以示本乡本族人丁兴旺,并高声大喊“顺风顺水”、“突飞猛进”,如壮士出征。
食龙舟饭:食龙舟饭是赛龙舟习俗*高潮之处。端午节晚上,各村大摆龙舟宴。吃过龙船饭,寓意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吃龙船饭的时候,村民们都是平等的,无论身份贫富贵贱,前提就是一定要自己亲身来吃。在广州城内,在猎德、芳村、后滘等处尚可吃到龙船饭,番禺区则较易寻到。不过吃龙船饭,是需要一早订好的。虽然说龙船饭不拘于一定得是本村之人,但都是提前按人头来安排分量的,凭票入场。大凡龙船饭,饭前必有龙船饼,龙船饼比较似嫁女饼,都是绫面。桌上定有烧肉、白斩鸡、碌鹅、焖鸭、花锦鳝(鱼)等菜式,都是吉祥喜庆的意思,烧肉象征红皮赤壮,鱼代表年年有余。甚至有讲究的,连饭后水果也讲究,譬如吃荔枝就会有“五月吃个荔(利),成世无运滞”的彩头。
收龙仪式:食过龙船饭,各村又再择吉日,经过一番祭祀之后,把龙舟隐埋河中收藏等待下一年起龙再用。这个环节谓之收龙。
龙舟制作:过去,龙舟用坤甸木制做“筋”,船体多用松木建造,这种龙船的特点是特别结实、耐用,保存上**也不会坏,但缺点就是较重。因此,坤甸木龙舟逐渐被更轻巧、更薄、速度更快的杉木龙舟取代。而随着龙舟赛事的推广,又产生了**标准龙舟,每艘龙舟长15.5米,总长18.4米(含**、龙尾),舟宽1.1米(中舱*宽处),玻璃钢材质,总重量约 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