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类别中,有一个大类,就是剧装戏衣。演员们正是由于剧装戏衣的装扮,才符合戏剧中的历史朝代,才能引入戏剧中的各式角色。在《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舞台说明中,有“披秉”、“素扮”、“道扮”、“蓝扮”的名目,这些都是对于舞台装扮的简写。披秉,作官员打扮;素扮,即穿素服,作平民打扮。这些装扮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实际生活中的服装,而是演员演戏穿戴的服装,是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个性和生活习惯的,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名族、地区和特定的情境,亦即“戏衣”,可见戏剧服装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沈朝初《忆江南》词云:“江南好,戏曲协宫商。院本爱看新乐谱,舞衣不数旧霓裳。昆调出吴阊。”苏州剧装戏衣业的兴盛自不待言,且随着昆曲走向全国各地。当时有无名氏《苏州竹枝词艳苏州》道:“剪彩镂丝制饰云,分流男子着红裙;家歌户唱寻常事,三岁孩童识戏文。”把苏州昆曲穿戴唱戏普及的情状描绘在我们面前。
昆曲在各地风行一时,尤震曾形容昆曲在北京的盛况:“索得姑苏*,便买姑苏女;多少北京人,乱学姑苏语。”在北京腔中竟以学吴侬软语为时尚。清吴太初《宸垣识略》载,在清宫廷中还有苏州籍昆曲艺人聚集处“苏州巷”,在景山内苑西北,连房百余间,许多**宫廷大戏如《劝善金科》、《鼎峙春秋》等,都有苏州艺人参与其间。宫中的戏剧穿戴,自然由苏绣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