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穿越”到南京青奥会,他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也许,在已建立百余年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这项创立不过才4年的“小兄弟”,正是顾拜旦理想中**会的模样。 顾拜旦是一位**的教育家,当**古代**会的念头还未在他的脑海中成形时,他已针对当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叫孩子们游戏。”——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这话听着都不过时。 而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他说:“教育是生活的前提”“体育教育至少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取得效果,当一个人在发展肌肉力量时,他同时也在培养他的品质和意志。总之一句话,它在塑造人类。” 来自五大洲的青少年运动员齐集青奥会,自己的比赛结束了也要等到闭幕才离开,因为这里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教育内容;竞技只是青奥会的主题之一,领会成长中的一些理念同样重要,比如彼此尊重,分享友情;甚至竞技也不是仅以国家和地区为标准组队,不少项目都设立了“洲际混编队”;无论获得什么奖牌,运动员都不会得到**形式的奖励…… 但青奥会毕竟不是**会。难道顾拜旦的理想在他亲手创立的**会上没有实现吗? 世易时移,经历了一百多年发展的**会,的确已和诞生之初的设想有了不少差别。 比如,顾拜旦当年所坚持的“业余运动员原则”,如今已无法坚守。否则,**会上的不少项目恐怕很难吸引观众足够的兴趣。顾拜旦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如今**会顶级商业合作伙伴可以将自己的标志和五环并列,只不过要付出几千万美元的代价。 从一定程度上说,奥林匹克运动近三四十年来轰轰烈烈的商业化趋势,挽救了陷入低谷的**会,但同时也是把“双刃剑”。 这个世界已和顾拜旦的时代迥然不同,指望**会“回到从前”只是空想。青奥会的设立,就像在为奥林匹克运动“扎根”,展现返璞归真的一面。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运动员汇聚在青奥会,观察浓缩的世界,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除了竞技,还有成长中人文教化的种种理念。而这些,将伴随他们的一生。从这个角度上看,青奥会的宗旨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冠军,而是引导青少年健康而均衡地成长,向全世界展示体育之于人生的价值。 果如是,顾拜旦也应该感到欣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