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才消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农民工向城市的“突围”,是一次混合着成功与辛酸、喜悦和泪水的世界上*大规模人口迁移。它给城市化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以特殊的方式反哺着农村。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江西,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因打工而繁荣的县城,诸如“资溪面包军”、“建筑临川军”等,他们用辛苦找工所得建设着所在地的城市,摘掉贫困的帽子,同时影响着家乡的发展。
在江西省崇仁县劳动就业局局长章会平看来,他和他的同事们主要的工作是“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招到足够多的技术工人”。
学习“阿宝”好榜样
11月13日晚上,在一家餐馆的饭桌上,孙国平感慨道:“在外面打工的10年,真像做梦一样。”
李国平是江西省崇仁县孙坊镇人。一个月前,他关掉了深圳的那家物流公司,带着在公司打工的老乡驱车回家。“经济不景气,公司的订单越来越少,索性关了公司回家,等形势好转后再出去。”
李国平所在的崇仁县是位于江西省东部的一个农业县,90%以上的农民家庭或多或少种植了当地主要的粮食——水稻。20多年前,李国平家在联产承包中分到了5亩多地,结束了挣“工分”吃大锅饭的日子。
包产到户一度让李国平的父亲迸发出*大的积极性,种粮之余还种了棉花和西瓜、果树等经济作物。但他们很快发现,一家老小经常要起早摸黑在水田里劳作,也只能混个温饱。
贫困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部分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外出务工,***带来的**诱惑,使得更多的乡民放下农具,涌入城市。延绵了几千年的乡村生活骤然间变迁。
民工潮加剧了这个迁移。1992年,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迅速成为**代农民工的天堂。于是,不少开了眼界的农民,很想摆脱村庄的束缚,“不愿回去,种地会被认为没本事”。
崇仁县**网站上的一份材料称,该县7万劳务大军主要分布区域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该县航埠镇的“建筑大军”在上海,“客运大军”在深圳,马安、石庄、郭圩三个乡镇的“种植大军”在广东、福建,礼陂镇的“机械大军”在河北,有“一技之长”的则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在不少乡村的宴席上,来自该县马鞍镇的李水保成为众多打工者的榜样。村民们的口耳相传中,这个被唤着“阿宝”的乡人在深圳先后做过保安、技术工人和业务员,10年的不断奋斗,*终成为一名身家上亿的企业**。
“阿宝是全国打工榜样,崇仁的乡亲,更应该带头学好这个故事。”在崇仁县委组织部编撰的励志书《梦想成真的舞台》中,倡导更多的务工者学习“阿宝的故事”。
这本书还讲述了近百位乡人在外或返乡创业的故事,“梦想成真的舞台,贫困在这里低头,爬过这个坡,前面是坦途……事业,让他的**燃烧,一切为了劳动者”,煽情的卷*语流露出这个县城对**的渴求。
回顾十年打工生涯,李国平觉得更多的是血汗和泪水,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他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摆地摊卖过袜子,在*车站干过搬运工。*后,他想到人们早上都要吃早点,包子生意一定很*。
卖包子积累的5万多元因为开服装店亏得一塌糊涂。他说,那是2001年冬天,亏得连给家里买年货的*都凑不齐。春节间,家里给他安排了一次相亲,女方在深圳一家服装厂打工。简单地摆了几桌酒席,婚事就算办了,代价是花光了李国平父亲的所有积蓄,还欠债2万多元。